2月9日,特朗普乘坐“空军一号”前往新奥尔良观看“超级碗”比赛,看上去他的心情不错,对随行记者曝出不少猛料。包括宣布当天为首个“美国湾日”,还有他正致力于“购买并拥有加沙地带”,并可能准许中东其他几个国家重建加沙地带的部分地区,更有涉及全球的新关税举措。
特朗普表示,他将于当地时间10日宣布,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%的新关税,但他没有具体说明关税将于何时生效。路透社称,这项新关税将在现有金属关税基础上叠加,标志着特朗普贸易政策改革的又一次“重大升级”。除了上述措施外,特朗普称他还将在11日或12日宣布对等关税,并计划“立即生效”。
就在特朗普讲话的数小时前,石破茂出席NHK电视台节目时大谈自己刚刚访美取得的“成果”。据他介绍,特朗普在会谈时对访日表达了强烈意愿,对即将举行的大阪世博会也流露出很大的兴趣。关于何时访日,石破茂称“接下来政府间将妥善协调”。石破茂还透露,双方没有具体讨论汽车关税问题。但他表示,不清楚日本是否是特朗普计划对输美产品加征一定的关税的对象国。不过他乐观地表示,日本或可规避美国加征关税。
因为这次石破茂访美,可是带着极大“诚意”去的。他在行前做了充分的准备,希望能够通过主动增加投资和扩大进口,去抵消特朗普有可能对日本施加的额外关税。在与特朗普的会谈中,石破茂强调日本对美直接投资余额已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,目前日本对美直接投资余额约为8000亿美元,希望能够通过双方一同努力,将这一数字提高到前所未有的1万亿美元。此外,石破茂还强调日本将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进口。他表示,“稳定的供应资源,合理的价格符合日本的利益,也有助于减少美国对日贸易逆差。”
显然,石破茂还是高兴太早了。尽管截至目前,日本尚未卷入特朗普上任之初发动的贸易战,但随着美方即将宣布的钢铝关税,这种情况将被打破。因为特朗普明确表示,“任何进口到美国的钢铁产品都将被征收25%的关税”,铝制品也一样。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10日表示,知悉特朗普关于钢铝关税的言论,将在评估细节与对日本的影响后作出适当回应。
钢铁和铝制品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就是关税的保护对象。2018年3月,美国以构成国家安全威胁为由,根据《贸易扩》第232条对钢铁和铝制品分别征收25%和10%的关税。此后,与美国签署贸易协定的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国被排除在外。
而日本当时即便并不位于美国钢铝进口国的前列,即便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特朗普“私交极好”,但特朗普政府仍坚持不给予日本豁免,直到拜登政府时期才获准免除了钢铁产品的部分关税。当年就有分析认为,特朗普之所以对日本如此“决绝”,主要因素就在于日本一直保持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地位,这是坚持“美国优先”的特朗普所不能容忍的。
日本《读卖新闻》网站的报道指出,在美国的贸易逆差中,日本目前排第7位。特朗普想要消除对日贸易逆差的态度是鲜明的,他直言“与日本的贸易逆差超过1000亿美元,我们打算消除它”。虽然他对记者表示,日美首脑会谈中“没怎么讨论”对日本加税的事,但“如果对日贸易逆差没有消除,将考虑提高关税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财务省10日公布的2024年国际收支初值显示,反映与海外货物、服务及投资交易状况的经常项目为顺差29.2615万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1.4万亿元),顺差额较上年增加29.5%,创有可比数据的1985年以来新高。在历史性日元贬值的背景下,出口额呈现增长,贸易收支逆差缩水。虽说这是个“好消息”,但在美国抡起“贸易大棒”的当下,就显得不那么美好了。因为它意味着日本对美的贸易顺差可能进一步扩大,石破茂政府需要花更大力气去平衡美国,尤其是特朗普的对日心理落差。
日本笹川和平财团高级研究员渡部恒雄表示,为取悦美方,石破茂强调将对美投资额提高到1万亿美元,以及共同开发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等项目。这一对策或许暂时奏效,但不能乐观地认为未来“关税大炮”就不会轰过来。
2月7日,特朗普在与石破茂会谈后对外表示,新日铁目前正在考虑投资美国钢铁公司,而不是直接收购该公司。他说,美钢“曾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,失去它在心理上难以接受”。日本首相石破茂也表示:“是投资而并非收购。将提供日本的技术,生产优质产品,日本还会进行投资,让美国钢铁生产出为日本、美国及全世界作贡献的产品”。
日本政府相关人士9日透露,是首相石破茂在日美首脑会谈中,出示了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计划的修改方案。方案内容为巨额投资而非收购,之前已就此与日铁方面进行了协商。这说明特朗普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日方的主动行为。
根据最初的方案,日铁以约141亿美元收购美钢,计划向钢铁厂等总计投资27亿美元以上。该计划修改后,预计将大幅增加投资额。按照日媒的分析,这意味日铁收购美钢仍有望实现,只不过从之前将美钢变为全资子公司,转变为通过巨额投资实现对美钢的控股,这也是一种变相收购。
日本钢铁龙头、全球第四大钢企日本制铁(Nippon Steel)。(资料图)
不得不说,日本人这次又高兴早了。特朗普9日在“空军一号”上的讲话明确表示,日铁不会对美国钢铁公司“过半数出资”。特朗普没有提及具体框架,而是介绍说本周将有机会与日铁领导人会面。《日本经济新闻》估计,日铁被迫修改计划的可能性变大。
日本制铁于2023年12月宣布以141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,这一报价是美企克利夫兰-克里夫斯(Cleveland-Cliffs)此前72.5亿美元报价的近两倍。为推进交易,日本制铁还多次让步,包括保留美钢品牌、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为美国人、赋予美政府产量否决权等。尽管交易获美钢临时股东大会通过,但在今年1月3日,仍遭拜登政府以“国家安全风险”为由正式否决,成为美国首次以安全名义阻止日企收购的案例。随后,两家公司提起诉讼,请求法院撤销拜登的阻止收购令,并对该收购案进行重新审查。
美国钢铁公司作为北美最大电炉钢生产商之一,其大河钢厂在低碳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。日本制铁若成功整合其资源,全球粗钢产能将增至每年8600万吨,从而加速实现日铁每年全球粗钢产能达到1亿吨的战略目标,并强化在高端汽车钢、电工钢等领域的优势。此外,双方在氢冶金、电炉炼钢等低碳技术上的协同,有望为全球钢铁业绿色转型树立标杆。
关于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的必要性,有些人还贴上了“牵制中国”的标签。早在2024年6月,美国钢铁首席执行官David Burritt就曾说,与日本制铁的合并将加固联盟,可以更有效地应对中国钢铁实力的挑战。而日本制铁更在乎的,可能是在收购完成后,日本制铁将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商,以及其背后更为庞大的生产能力与市场规模。而且完成收购后,日本制铁将融进美国钢铁相关产业资源,自身的供应链更加完备和充满韧性。这在特朗普政府即将发动全面钢铝关税战的背景下,想必是日本制铁甚至日本政府最看重的一点,因为这意味着日本钢铁产品可以通过“美国制造”来规避美国的关税。
此次收购案被广泛视为美日关系的“试金石”。石破茂政府采取“双线”策略: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争取逆转拜登决定,另一方面试图游说特朗普支持修改后的投资方案。但这也面临两难,即便“告倒了”拜登,面对同样反对日铁收购美钢的特朗普,日本方面还告得下去吗?若“告到底”,不但法律程序可能旷日持久,而且赢面也未必大。若日铁通过修改投资方案取悦特朗普政府,不仅最初的收购目的达不到,未来日本政府还可能面临被美方不断予取予求的窘境。所以有分析就指出,特朗普的“商人式谈判”可能进一步激化美日结构性矛盾。
特朗普在日铁收购美钢并购案上的最新施压,无疑将成为“特朗普2.0”时代开篇的经典案例。因为这将成功巩固他的支持者——“铁锈带”的白人蓝领工人基本盘,并让势力庞大的相关工会组织对自己“俯首帖耳”。此外,还能进一步强化自己振兴美国制造业的政策论述。但请注意,这些利好更多满足的是特朗普个人的政治利益。
特朗普变相阻止收购的表态,加剧了市场对交易流产的担忧。受此影响,美国钢铁公司股价7日下跌6.4%至36.77美元,远低于日本制铁原定的每股55美元报价。对美钢而言,收购中止意味着该公司难以存续,数千人可能失业。
事实上,美国钢铁行业长期依赖贸易保护政策,但未能通过技术升级和产能整合重振竞争力。其粗钢产量自1974年持续下滑,反映出行业结构性衰退。美国钢铁公司的粗钢产量全球排名第24位,远落后于中国宝武钢铁等企业。尽管其电炉钢技术领先,但整体产能和效率与全球头部企业仍有差距。
而新日本制铁公司则是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强的钢铁企业之一,无论从企业的研发能力、管理水平,还是从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来讲,都堪称钢铁界的一面旗帜。这对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的美钢公司来说,都可谓是“及时雨”,若收购成功将是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。但若收购失败,美钢的未来将一片黯淡。
更为重要的是,特朗普在日铁收购案中的表现,将被视为进一步加剧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。这种倾向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,认为其损害了自由贸易和全球经济秩序,还可能引发外界对美国营商环境的担忧,对于要实现制造业回流和振兴的特朗普政府来说,这才是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。
石破茂强调日本对美直接投资余额已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,目前日本对美直接投资余额约为8000亿美元,希望通过双方一起努力,将这一数字提高到前所未有的1万亿美元——日本准备把美国买下来